2019-02-27 06:17 338
2月21日,寧波創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位于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CRE8 DIRECT(SINGAPORE) PTE.LTD計劃以1000萬美元在越南投資新設全資子公司CRE8 DIRECT (VIETNAM) LTD.,作為公司生產制造工廠。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營成本的持續上升、上游客戶向東南亞轉移,加之最近半年貿易戰因素的催化,諸如寧波創源等中國印刷企業海外建廠,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不過,作為選址大熱門的印度、越南,究竟是一番怎樣的景象,相信也是許多決策者想要了解的首要問題。畢竟,企業經營不是會計賬本上的數字計算,勞動力成本優勢通常不是建廠的唯一決策要點,還要兼顧考量潛在內需市場發展、產業鏈配套、經商環境與政府支持政策,以及更為隱形的文化因素——管理文化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輸出。
2017年夏及2019年初,天風證券家電團隊曾先后前往印度、越南胡志明市調研。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分析師蔡雯娟的筆觸,一探究竟。以下,enjoy!
內需角度,印度更為接近中國,而越南的發展路線更接近于下一個韓國
消費品的潛在增長空間主要來自于人口基數規模與收入水平。從人口絕對總量角度來看,顯然,只有印度符合“下一個中國”。從收入水平來看,在沒有同比口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之下,我們先參考人均GDP這個數值。
中印越人均GDP(單位:美元)
從人均GDP數據上來看,越南接近于2006年時候的中國,印度則接近于2005年的中國,但這僅僅20%的數值差異似乎并不能反映出人們對這兩個國家感知上的巨大差異。
印度內需市場更接近于歐盟,屬于看似統一的卻實質是由差異型子市場組成的聯合體。由于印度的聯邦制度,印度各邦會說不一樣的語言。這些語言分屬不同種語系,對于當地人來說,由于語言不通,跨邦甚至類似于出國。一般印度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才會說英語。而語言造成的文化差異,造成企業的管理難度。
由于基建設施的不完善,即使是諸如古爾岡(距離印度首都德里約30公里的新城區,印度第三大資本流入城市)和班加羅爾(印度南部城市,印度的硅谷)這樣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新城,城市風貌仍然像是90年代末的中國,有些地區更接近于中國較為偏遠的四線鄉鎮地區。路邊的植被覆蓋率不高,導致塵土飛揚,甚至空氣中有霧霾感,七月夏天也依然感到污染嚴重,這些都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國追求綠水青山之前的風貌。
印度全景鳥瞰(左);印度街景(右)
而越南的胡志明市,從城市發展角度來看,整體素質更接近于21世紀初的中國。在胡志明市的中心城區,道路干凈整潔。雖然入夜之后的胡志明市中心區域的街道上會出現小商小販,這也會直接導致路邊垃圾堆積所帶來的臟亂差,但一早醒來,道路基本會被打掃得很干凈,可見政府在公共支出管理上做得還比較到位。
越南夜景攝于胡志明市金融塔BITEXCO Financial Tower 53 樓
調研企業所在的工業區,整體規劃非常有序,街區道路很干凈,整潔程度可以類比位于蘇州的工業園區。園區內不乏西門子這樣的歐美企業,也有不少日韓系的藥企等。
越南工業園區路況
所以,兩國人均GDP雖然很接近,但體現在城市風貌上的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應該在10年以上。
對于制造業而言,越南比印度更易達到預期產出
2017年,印度屬于大熱之年,經歷過轟轟烈烈的2016年11月廢鈔運動之后,又在2017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GST稅改,旨在簡化稅制,推動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降低跨邦運輸的成本。幾乎所有媒體都將印度總理莫迪稱之為印度的鄧小平,廢鈔與GST稅改意味著印度的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序幕,預期印度也將復制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快速增長期。
而越南熱的興起,則更多是由于中越之間的勞動力成本差異,以及2018年突然興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不少企業開始考慮用產能搬遷的方式來規避關稅的提升以及近幾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2018年越南數千類進出口商品關稅將降為零
當然,勞動力價差的確存在,導致人力密集型加工業近幾年在加速轉移。參考下法定最低工資要求,越南的薪酬水平還是有顯著優勢。
中越印近年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單位:元)
制造業人工成本
從人口金字塔來看,印度是最為完美的三角形,截至2015年,中印越全國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7歲、30.4歲、26.7歲。
中印越人口金字塔
但從有效的勞動力素質對應的潛在勞動效率來看,越南可能更接近中國,比較直觀的理由主要是兩點:基礎教育水平與男女平等程度。
2017年去過印度之后,令人意識到對于中國自身強大的競爭優勢,尤其是要感謝政府制定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和解放后的男女平等國策,這直接導致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有充足的經過中等教育的有效勞動力,以及大學普及率提升之后所帶來的“工程師紅利”。
2015年15歲及以上成人識字率
中越印義務教育政策
此外,越南的官方語言是越南語。目前英語為必修第一外語,俄羅斯語和中文等4個外國語被列為第二外語。越南教育部2016年提出外國語教學提案,2020年擬將俄羅斯語和中文納入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成為第一外語。
從這一點上,中國企業搬遷至越南,從語言溝通與文化管理上也將更有優勢。中國企業在招工時會更偏好招收中文學校畢業的越南當地人,方便交流和管理。此外,越南文化本身也與華人文化更為接近,文化相近有助于在管理輸出與企業文化營造方面復制國內工廠的生產效率。
另一個佐證有效勞動力的數據角度就是女性勞動參與率,印度顯著低于中越兩國。調研反饋,印度婦女,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大學畢業后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也通常會選擇在婚后生育子女之后當全職媽媽,盡管沒有法律規定,但約定的社會風俗如此。
2017年1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勞動參與率
此外,越南人民整體對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程度,高于大部分東南亞地區,也顯著高于印度。且在社會文化中,多勞多得的思想觀念較為普遍,越南工廠工人的加班意愿接近于國內工人,也愿意提升工作效率以獲得更高的薪酬。
勞動力綜合素質方面,越南目前可以說是更具優勢,但仍有一些因素需要在建廠時考慮。例如,在印度建立工廠只需考慮印度內銷市場是否能支撐產能,但越南市場則必須綜合考慮內銷與出口需求之后再考慮建廠投產。并且由于目前越南的制造業縱深不足,產業配套能力仍有受限。越南政府規定,在越自制比例需要達到40%以上才可以頒發產地證明。
因此,綜合勞動力供給的數量與質量,從中期角度來看,越南是比印度更為合適的轉嫁制造產能目的地,且生產效率也更高。短期受制于產業配套能力,制造產能搬遷仍有限制。
投資角度,是否泡沫已高?
如何衡量泡沫?無非是投資品的估值,諸如房價、股票估值。
中越印房價最新情況(單位:元/平方米)
由于胡志明市的地圖太像上海了,對于一些主要區域的樓盤價格,我們做了以下記錄,僅供參考:
胡志明市行政區域地圖(左) ;胡志明市富美興區域街景,馬路寬敞,非?,F代化(右)
1)District 2是規劃中的“浦東新區”——守添新區(Thu Thiem),雖然仍是一片荒地,但能看出地塊規劃,主干道的建設十分清晰,目前“陸家嘴”區域的房價已從2016年的2600美金/平方米,漲到最近7000美金/平方米,區域內最低價的樓盤也至少要4000美金/平方米?!笆兰o公園”與“張江”之間的樓盤,不少定價約為3000美金/平方米。
胡志明市某樓盤售樓處街景,位于規劃中的胡志明市“浦東新區”的世紀公園的位置,目前樓盤價格已達3000美金/平方米
2)Distrct 1是胡志明市的浦西,北外灘地區的豪宅項目已達到10000美金/平方米,其余部分較高質量的樓盤價格也達到了7000美金/平方米以上。但District 1整體道路較為狹窄,堵車情況很嚴重,這一點與上海浦西也極為類似。
3)Distrct7地址位置上類似于徐匯濱江區域,但由于日韓和臺灣人較多,臺商也參與發展的富美興區域,整體發展也不錯,更類似于上海的“古北新區”。
可想而知,日韓臺中都看好的區域,又在投資熱潮的高峰,短期的泡沫肯定是有的,但考慮越南取消戶籍制度,胡志明市與河內市勢必成為類似于首爾這樣的超級大都市,長期潛力很大。
都說魔鬼都在細節里,在此也給大家分享幾個對于這兩個國家的細節觀察。
細節一:空調的普及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把新加坡的成功歸根于空調的普及,認為空調的出現讓熱帶的發展成為了可能,改變了文明的本質。印越兩國所處地理位置,更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空調以協助其發展。
2016年亞洲部分國家家電保有量情況(單位:臺/百戶)
但很不幸的是,在越南,空調被認為是奢侈品,購買時需要繳納額外的10%作為特別消費稅,理由是空調在越南還不普及,屬于高收入人群才有能力購買的產品。
而在印度,困擾空調普及率提升的核心原因,除了還未達到空調普及所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一因素外(在中國,達到8000元時,空調保有量進入快速普及期),電力供應方面的基建落后也是一大制約因素。
中印越三國城鎮化率對比(單位:%)
細節二:出門通勤全靠摩托車?
越南是世界第四大摩托車市場,越南各類摩托車保有量超過4500萬輛,相當于每兩個越南人就擁有一輛。
印度上班高峰VS越南下班高峰
而說起摩托車,不得不提重慶摩托車產業在越南的失敗案例。大舉進入并用低價競爭搶奪市場,但最終卻因為質量問題喪失市場。導致越南人對于中國品牌的好感喪失,盡管日本品牌的摩托車售價高昂,但越南人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更愿意花高價購買質量更為上乘的日本品牌。走在越南街頭,的確滿眼可見諸如Honda、Suzuki等品牌。
細節三:Coffee or Tea?
作為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每到一處調研企業,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會殷勤地詢問是否需要來一杯茶?阿薩姆紅茶與大吉嶺紅茶都位列世界四大名茶。
但由于印度基建的不發達,跨邦稅收所導致的連鎖化經營型的商業較少,在印度的街頭巷尾較為常見的仍是古老的夫妻老婆店,整體商業文化并不發達。以及對于當地飲用水的擔憂,我們并未在印度街頭購買小吃與茶飲。
作為曾是法國殖民地的越南,街頭巷尾則到處可見咖啡館,而越式咖啡也擁有其獨特的風味。越南也是羅布斯塔咖啡豆重要的生產國。
對比下印度的星巴克咖啡售價,與越南當地的咖啡連鎖Highlands Coffee的售價,可能是咖啡生產地的關系,越南的咖啡價格更為親民。
印度星巴克價目表,1元人民幣約合10.5元印度盧布,一杯大杯美式咖啡約為15.7元人民幣(左);越南Highlands Cafe價目表,1元人民幣約合3400元越南盾,一杯大杯美式咖啡,約為11.5元人民幣(右)
但有趣的是,走在胡志明市街頭,隨處可見各類奶茶鋪與甜品鋪,包括國內知名的貢茶、鹿角巷(分辨不清是否冒牌)、鮮芋仙,飲食口味上與中國更為接近。
胡志明街頭小店鮮芋仙(左);胡志明街頭小店“鹿角巷”(右)
印象中印度與越南的飲食品種還是較為單一,印度每日必備咖喱雞,越南每日必備河粉Pho。
總之,從宏觀數據到微觀細節,相信印越兩國的對比已十分清晰。在中期維度來看,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都無法替代掉中國。印度的大國崛起是必然,但其進程應該是無法復制中國速度。而越南更適合發展成為下一個韓國,成為中國部分制造業的B角,作為對于全球產業鏈的補充。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